威武矯健的商周玉虎
2016-05-06 13:53 | 來源:收藏快報 | 編輯:來源網(wǎng)絡(luò)
玉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就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而言,早在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時期,我們的先民們就開始雕琢使用玉器。伴隨歷史的演進和不同時代的審美情趣,玉器被賦予新的詮釋。它的發(fā)展既體現(xiàn)了古人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審美意識的演變,也反映了不同時期的藝術(shù)特色和時代風(fēng)格。
虎號稱百獸之君,早在新石器時代即開始被人神化。仰韶文化墓地內(nèi)發(fā)現(xiàn)了用蚌堆砌的龍、虎造型,說明虎和龍一樣成為人們崇拜的神獸。本文整理了一組商周時期的虎形玉飾品,通過欣賞這些出土古玉,深切感悟博大精深的中華玉文化。
商玉虎(圖1):長6.95厘米,高2.8厘米,厚1.1厘米。綠色,頭、爪、臀、尾部為褐黃色,微沁,微透明,通體光滑,虎體略消瘦,頭向正前方,后肢鋸伏、前肢直立,陰線刻畫出頭、口、目、斑紋,橢圓目、闊口、立耳,尾巴斜向下、末端上卷,口內(nèi)及前爪各對鉆一圓孔。琢玉匠師抓住老虎的自然特征,使老虎屈身彎曲呈現(xiàn)動感,巧妙地琢出老虎在緩行中的神態(tài),顯示了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獨到的觀察力。
西周玉虎(圖2):西周配飾,長4.5厘米,高2.3厘米。綠色,頭、爪、腹、臀、尾部有沁斑,呈雞骨白,微透明,通體光滑。虎作匍匐狀,頭向正前方,后肢鋸伏、前肢俯臥,陰線刻畫出頭、口、目、斑紋,橢圓目、闊口、立耳,尾巴斜向下、末端上卷稍殘,四肢粗壯,尾碩大幾乎與身等寬。造型生動、形象,皮殼渾厚自然,古韻十足。
西周玉虎(圖3):西周配飾,2件,通長6.2厘米,高3.5厘米。玉質(zhì)大小、形制相同,黃白色,通體有褐色斑點,扁平體,臥姿,卷尾,頭尾各有一穿孔。造型古樸,小巧靈動,寥寥數(shù)刀就展現(xiàn)出玉虎形體,工藝精湛,形象甚是生動。
春秋玉虎(圖4):春秋配飾,長7.2厘米,高3.8厘米。玉質(zhì)綠色,侵蝕嚴重,玉虎作回首狀,尾巴卷起上揚,通體飾隱起卷云紋,雕琢古樸,造型夸張抽象,背上一圓孔,可供佩系。線條繁縟流暢,刀法犀利,形制規(guī)整,紋飾布局整齊,琢磨較為精致。
由于歷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審美情趣和風(fēng)俗習(xí)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fēng)格也是各不相同,千姿百態(tài),競相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