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在中國歷史悠久,是我國的瑰寶,其文化內(nèi)涵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作為玉石市場的主流玉種,一直都處于價值頂端的高位,且種類繁多,五花八門,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光是分門別類就有不下數(shù)十種。
一、什么是和田玉?
◎廣義:透閃石成份占98%以上的軟玉
◎狹義:新疆和田玉
◎和田玉的結(jié)構(gòu)成分:細小的(隱晶質(zhì))透閃石礦物集合,含水的鈣鎂硅酸鹽。
二、和田玉按顏色分,可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黃玉、碧玉、糖玉七類,其中以白玉、碧玉最為多見。
1.白玉
白玉是和田玉中特有的高檔玉石,塊度一般不大,價格一般較高,顏色以白色為主,可以略泛灰、黃、青等色調(diào),質(zhì)地致密細膩,油脂—玻璃光澤,微透明狀。世界各地的軟玉中,白玉極為罕見,顏色越白凈越好。
2.碧玉
青綠、暗綠、墨綠色、綠黑色的軟玉。半透明狀,質(zhì)地細膩,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產(chǎn)于酸性侵入巖體的接觸帶,較純凈細膩;另一種產(chǎn)于超基性巖體的接觸帶,雜質(zhì)多,常含有黑色礦物包體。
3.青白玉
青白玉以白色為基調(diào),在白玉中隱隱閃綠、閃青、閃灰等,常見有蔥白、粉青、灰白等。
4.青玉
和田玉中青玉最多,常見大塊者。其中翠青玉,呈淡綠色,色嫩,質(zhì)細膩,是較好的品種。
5.墨玉
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為云霧狀條帶狀等。在整塊料中,墨的程度強弱不同,深淡分布不均,多見于與青玉、白玉過渡。
6.黃玉
黃玉比較少見,質(zhì)優(yōu)者不次于羊脂玉。
7.糖玉
當糖色部分>85%時可以稱為糖玉。但如果可以觀察到原來的玉種也可以按原玉種名定名。
三、按和田玉產(chǎn)出類型分
和田玉最初形成玉地殼之下,并非裸露在地表的,由于地殼運動,板塊擠壓,和田玉所在的地層形成了山體,和田玉也就深藏在山體里面了。
山體經(jīng)過長期的風吹、雨打、日曬、冰川擠壓、冷熱交替的作用,漸漸的表層的沙石不斷的脫落,于是漸漸的和田玉便裸露在山頂之上了。
①山料
裸露在山頂之上的和田玉玉料是我們看到的最初形態(tài),玉料塊頭非常大,帶有棱角,這就是和田玉山料了。塊度有大有小,呈明顯的棱角,質(zhì)量不如籽料玉石,略顯得粗糙,能看的出顆粒感,不帶皮色,油性差,有的山料靠近外部有紅糖的顏色。
②山流水
形成的和田玉山料經(jīng)風吹、雨打、日曬、冰川擠壓、冷熱交替的作用不斷的被侵蝕和裂解成小塊的玉料。小塊的和田玉山料會被雪、冰川、水流帶入河中并且在河道里不斷的翻滾磕碰,玉石山料表面的棱角會被初步滾磨消蝕,形成大小差異非常大的毛孔,但是還保留著山料的大致形態(tài)和較多斷裂坑,這樣的形態(tài)和田玉玉料一般是在上游形成的,我們把這樣的玉料稱之為山流水料。
山流水一般塊度較大,且內(nèi)外質(zhì)色一致。
③籽料
山流水料會繼續(xù)延著水流繼續(xù)往下游走,在緩慢長期遠距離的滾動過程中,和田玉山流水料的形態(tài)會在自然的碰撞摩擦過程里被打磨的更加渾圓,表面毛孔會相對大小差異較小,這樣的和田玉卵石即被稱為籽料。籽料也就是卵石的意思,只是我們更多的用來稱呼和田玉,所以籽料也成了和田玉卵石的代名詞了。
籽料的品質(zhì)為和田玉三種產(chǎn)狀中最好的。
④戈壁料
由于河流侵蝕土地,加上河流改道和干涸,籽料裸露在戈壁灘上,最終,籽料會被風沙侵蝕而失去了籽料的毛孔和皮色。而表面會形成被風沙侵蝕出來的特殊的較為凹凸不平的皮殼。這樣的形態(tài)的產(chǎn)自戈壁灘上的和田玉玉料也就是戈壁料了。戈壁料大多無殼,油潤光亮。
四、按和田玉產(chǎn)地分
①新疆和田料
和田地區(qū)出產(chǎn)(葉城縣、且末縣、若羌縣、于田縣等),公認為白玉最好的產(chǎn)地;細分又可以分為山料,山流水,戈壁料和籽料,質(zhì)地以新疆和田玉籽料最為上乘,戈壁料次之,然后是山流水,最后是山料。
②俄料
產(chǎn)自俄羅斯的和田玉,圈內(nèi)行內(nèi)稱為俄料,隨著新疆料的日益稀少,俄料的白玉價值也逐漸提高,市場上的高端白玉,90%以上都是俄料。
③青海料
青海料又稱青海玉或昆侖玉,是市場上常見的廣義和田玉種類之一,產(chǎn)自昆侖山脈東緣入青海省部分,與新疆和田玉同處于一個成礦帶上,昆侖山之東曰昆侖玉,山之北曰和田玉。
④韓料
產(chǎn)地是朝鮮半島南部的春川,產(chǎn)于當?shù)氐纳呒y巖中,多顯青黃色和棕色。脂粉不是很好。韓料的 化學成分與和田玉基本相似,硬度和密度接近和田玉,稍微小一點,硬度大概是5.5左右。是新疆和田玉中價值最底的,和高端的羊脂玉能差上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