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行業(yè)的"行話"你懂嗎?趕快來學學!
2016-03-15 11:25 | 來源:亞洲玉都網(wǎng) | 編輯:lerson
翡翠玉件一向為大家所喜愛,但在逛玉器店時,對商家滿口的行話是不是如墜霧里,不用擔心,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下翡翠的"行話",學幾招。
1,“老坑”和“種老”
這是二個不同的概念,如果你認為是一樣的,或者不小心聽錯了,可是會影響選擇,影響對價格的判斷哦~~
實際上,按照地質學觀點看,翡翠在地下形成的地質時代是相同的,僅是開采翡翠的先后年份不同。所以不能根據(jù)‘新坑’、‘老坑’這些字眼簡單地判斷翡翠種水是否“老”,有些新坑種形成的年代比老坑種還要早。僅是沒有挖出來而已...
行內人士如是說:老坑與新坑是地理以及地礦分布狀態(tài)的概念,而新坑種與老坑種是翡翠品質的概念。
只有優(yōu)質的、透明度高、結晶細膩的翡翠,才是種老的翡翠,也是最值得收藏者關注的。
2,“毛貨” 和 ”毛料”
常聽業(yè)內人士說這兩個詞,意思一樣嗎?
“毛貨”是指已經(jīng)雕刻好的翡翠,還要經(jīng)過拋光這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才能上市的半成品。
“毛料”則是指完全未雕琢的翡翠原料.一字之差,差別十分巨大哦~
3,“封底油青”和 “陽綠”
這個真心坑人,商人一般都不會說的哦~
這個“封底油青” 吧,是隨著鑲嵌的發(fā)展開始的。一片油青暗色翡翠,經(jīng)過封底亮金色的襯托,會呈現(xiàn)出高大上的陽綠,實在已經(jīng)坑了不少人了。
陽青也叫白底青種,是緬甸翡翠中分布較廣泛的一種,其特征是質地較細,往往是纖維結構,并且底色一般較白,當然有時也會有一些雜質,白底青種的綠色是較鮮艷的,因為底色較自更顯綠白分明,綠色部份大多數(shù)是團塊狀出現(xiàn),這幾方面都是和花青種不同的。白底青種大多數(shù)不透明,也就是行家說的水份不足,他們認為這是一個新的品種。
4, “揭陽工” 和 “四會工”
揭陽和四會是廣東兩大雕刻名地,基本現(xiàn)在市面能看到的翡翠成品都是緬甸的原料,在這兩個地方經(jīng)過加工和生產(chǎn),然后回銷到各個渠道的。
揭陽工不做雜件,是傳統(tǒng)幾大件的代表:"佛,豆,如意,樹葉,觀音"
四會工則是復雜花件的代表,例如花,鳥,魚,蟲都屬于這類花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