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傳有消息指出:1998年發(fā)現(xiàn)了永楚料,1998年11月4日,由于“米奇”颶風肆虐中美洲,一周多來暴雨和山體滑坡等災難在該地區(qū)不斷發(fā)生,造成大量人員死亡和物質(zhì)損失。 先后經(jīng)過了“洪都拉坎佩切灣、佛羅里達、尼加拉瓜、中美洲等地"。當?shù)厝嗽诖笊嚼锇l(fā)現(xiàn)了露出地面的硬玉巖層。他們把巖石帶到安提瓜島,這一發(fā)現(xiàn)令那里的翡翠經(jīng)銷商們都迷惑不已。哈佛碧波地博物館【Harvard Peabody Museum】的實地研究人員、科學家塞茨(Russell Seitz)、來自加州大學河濱校區(qū)(University of alifornia atRiverside)的陶布(Karl Taube)和館長哈羅據(jù)此推斷,那就是長久失傳的翡翠礦源:一座擁有上萬噸【藍綠色硬玉】的巨型礦藏。
也有一種說法永楚料最開始是緬甸來的,這料的礦脈位于緬甸與印尼交匯地帶,也說產(chǎn)于緬甸,以地區(qū)命名的,永楚場口。類似我們說的大馬坎,莫西沙,會卡等等。”
且不說有些料子因為鑲嵌后無法檢測出密度,經(jīng)常有關注我們御雀翎珠寶的網(wǎng)友跟我們說,為何有些永楚料也能檢出3.33的密度呢?但我個人認為,如果檢不出3.33應該就是永楚料,而檢出3.33的理應是翡翠才行。在陽美這邊都有這樣的說法,也有個別永楚料是沒辦法通過檢測的。這應該是個別山門出的料子不同吧。
如果是永楚料一般密度在3.31--3.2這樣,其成分應該為綠輝石而不是硬玉。反正以檢測為準,能檢測出3.33的就認為是翡翠,如果檢測出低于這個的,我個人就認為這不算翡翠。不知有沒有抱同樣見解的呢?然而對于永楚料同樣走紅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消費者的喜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永楚料制品定價往往比較實惠,外觀非常漂亮,也屬天然玉石。而且,很多永楚料的原石裂紋極多,比較干,要從中選出完整的毛料也有難度。這些因素也導致了近兩年永楚料價格的快速上漲,這一現(xiàn)象,也從側(cè)面反映出消費者對于高貨翡翠的追求還是很向往的。
所在這里要指出的是,如果有人拿著滿綠的玉石跟你說這是帝王綠翡翠,搞不好他就真的是永楚料或者碧玉都是有可能的,當然碧玉跟翡翠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下次我們再來說一說喔。對于永楚料依舊會有人喜歡,就像水沫子一樣,常做翡翠的伴生礦存在。但依舊會有很多人喜歡喔。這同樣也是大家對天然玉石對美的追求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