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特種兵探秘緬甸翡翠王國(一)
2016-04-14 12:08 |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 編輯:玉都小編
熊 偉,一位特種兵退伍軍人,經(jīng)過在翡翠界多年的磨打,他已成為一個干練的翡翠商人。這跟他當(dāng)過兵,吃過苦,見過世面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軍人的骨氣就像翡翠的鋼性一樣傲骨,讓他在緬甸的翡翠市場闖蕩中,交到了很多朋友,學(xué)到了很多東西。接下來跟著熊偉步伐,讓他帶大家一起去探秘緬甸這個翡翠王國有多神奇。
下面就讓我這個退伍軍人講講,一個中國退伍兵是怎么在緬甸翡翠礦區(qū),一步一步成為翡翠老板的。
中國邊檢通關(guān)。清晨,出國去緬甸瓦城和帕敢礦區(qū)進(jìn)貨,瑞麗跟北京有1.5小時的時差
換緬幣。去別的國家,是在中央銀行兌換貨幣,很高大上。去緬甸是在路邊“小板凳銀行”露天換錢,緬幣一萬元一張,相當(dāng)于人民幣50元。
上次我去緬甸跟高姐交易,200萬人民幣一背包,要是要換成緬幣,估計這位大姐要數(shù)手抽筋了。
緬甸的路很險,彎也很急。有一輛車沒轉(zhuǎn)過彎來,溜車了。
不過好在司機(jī)的心理素質(zhì)真強(qiáng),當(dāng)時沒嚇傻,也沒跳車。
把車停好了,車,貨,人都在,不幸中的萬幸。
去帕敢的路不好走,本來是沒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了。汽車在竹筏上擺渡過河,這樣生猛交通方式,只有在原始淳樸的國度才可以看到。
在擺渡船上晃來晃去,心想,我的陸地巡洋艦要掉進(jìn)這河里了,打撈起來還能用么?同行的華僑礦主朋友告訴我,放心不會掉下去的,緬甸司機(jī)和船老大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都是在惡劣條件下練成的。
路上碰到緬甸軍隊,徒步行軍打仗。讓我回想起,我以前在中國當(dāng)兵的時候,
一天一夜急行軍60公里,腳上磨出兩個大血泡。雖然很苦,
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是激情燃燒的歲月。
一位緬甸士兵,我遞給他一包香煙,兄弟祝你好運(yùn)!希望你能活下來。
快到帕敢場區(qū),路更難走了,泥濘不堪,有時陷入淤泥之中,需要大象來幫忙。
有些地段車也不能再往里面開了,必須換乘大象才能前往。
帕敢礦區(qū),被各個礦主挖的面目全非,一個山頭承包給你租金3000萬人民幣,三年有效期。我的華僑礦主朋友亮哥告訴我:所有的老板都是玩命的挖,
一天三班倒、不分白天黑夜。三年之后還給政府,挖的多賺的多,不挖就是虧,所以帕敢礦區(qū)現(xiàn)在都是光禿禿的模樣。
為什么會挖成一條一條的深井?因?yàn)槟抢镉恤浯涞V脈,所有人都是沿著翡翠礦脈往下挖,形成了今天的模樣。
亮哥,就是這座礦山的主人,今天他帶我來到了他的礦區(qū),曾經(jīng)我賣掉的翡翠,有很多來自于這塊土地下。我的客戶們,你們身上帶的翡翠,很有可能來自汽車下的這塊土地。它們已經(jīng)在這里沉睡了幾億年,今天戴在您的身上,這也許就是一種緣分。
以前翡翠都是用人力手工挖,產(chǎn)量不大,好東西少。96年以后大型挖掘機(jī)、100噸的卡車進(jìn)場,效率大幅度增加。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好翡翠,基本上是這個時候挖出來的。96年以前,遠(yuǎn)至民國、清朝末年,其實(shí)都沒有什么高品質(zhì)的翡翠,局限于當(dāng)時的開采技術(shù),我去北京故宮、臺北故宮看那些皇家珍藏的翡翠,其實(shí)都是一些很差的翡翠,多是白底青、油青綠之類。
就拿臺北故宮的鎮(zhèn)店之寶,翡翠白菜來說,翡翠的料子是很一般的,油青綠。我看過實(shí)物料子顏色很暗淡,和現(xiàn)在的翡翠相比是很一般的東西,只是上面雕了一只蚱蜢,鏤空雕,在清朝當(dāng)時的技術(shù)來說是巧奪天工。這就是那塊翡翠的價值所在,它更重要的是文物價值,而不是他本身的珠寶價值了。
阿亮場口出的一塊毛料,價值連城,意思是一塊石頭值一座城,看完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這塊料子整體通透,種色俱全,翡翠界干了這么長時間,有這么大塊極數(shù)罕見
切出來的戒面料,種色具佳,拋光一個看看效果,非常漂亮,后來我們就把它們,全部打磨拋光好了。
這些料種好水好,第一粒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灰弧∥赐甏m(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