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名玉段家玉背后的傳奇小故事
2013-08-23 06:07 |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 編輯:admin
有些初入門的翡翠愛好者常常聽人說起“段家玉”,但卻對其具體情況了解不多。段家玉為翡翠名玉之一。清末民初年間,相傳云南綺羅鄉(xiāng)段家巷有個玉商段盛才,他家?guī)状际亲鲷浯滟I賣的,富甲一方。段盛才從玉石場買回一塊300多斤的大玉石毛料,其外表是白元砂,許多行家看后都直搖頭,沒有人肯出價。他泄了氣,便把這塊石料隨意丟在院子門口,來客在那兒拴馬,時間長了,被馬蹄蹬掉一塊皮,顯出晶瑩的小綠點,引起了段盛才的注意,于是拿去解磨,竟是水色出眾的上等翠玉,做成手鐲,十分漂亮,通透似玻璃又飄藍花,似綠色的魚草在清澈的水中飄蕩,幾乎人見人愛,其價值逐漸上升,價格隨藍花的多寡而波動。“段家玉”的美名也隨之傳開,從此“段家玉”名揚中外。
段家玉特點:
料大,鐲子完整性好,有坑位,底子清澈,偏深的蘭花,花型散。打個比方,鐲子清澈的底子似水,蘭花似水草,放進風水缸里面,鐲子和缸里的水、青苔合二為一,燦爛的陽光透過水面,星星點點,似浮光掠影,水動、花動,滿目蔥榮,生命的氣息一點一點溫柔的滲透肌膚,昨日種種或是憂傷或是幸福,波光流轉(zhuǎn)中,平添了優(yōu)雅的質(zhì)感!當時,用這塊料制成的手鐲,每副的價位高達幾千個銀元。“段家玉”名揚中外;段盛才也由此驟然致富。
段家玉手鐲的原料是玉石界中目前已經(jīng)公認的訖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獨一無二的一塊玉石,該玉石的基本特征是它的硬度要比其它玉石的硬度要較硬一些,比水沫子重,是一種特殊玉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第二塊此類玉石,因此該玉石的研究價值也是十分寶貴的。該玉石在民國時期段家一共做了400多對手鐲,而最上好的一對手鐲被宋美齡買走,大部分流出國外,只有少部分流在國內(nèi)。該玉石手鐲的主要特征是蘭水飄花,亮水綠花,隨光線的強弱變化,看上去似在清澈的河里,綠色的水草有魚有情有景。
相傳段家玉還有一段驚險的趣聞:根據(jù)料子打磨出幾只很漂亮的手鐲,其中有一只是當中的翹首,玉商沒有舍得賣,自己留了下來。那個時候,民國初期,社會動蕩不安,有一窩土匪知道了這只手鐲的存在,就去玉商家里打劫,結(jié)果翻箱倒柜,鬧得雞飛狗跳,都沒有發(fā)現(xiàn)這只手鐲。匪首沒轍,對段玉商說:我用錢向你買這只鐲子行不行?玉商說:我的家都被你砸了,你讓我怎么相信你,要買可以,先付錢,拿了東西請你馬上走。那個時候富人家的大堂院子里都會放兩個大風水缸,一是招財辟邪,二是為了防止房子走水。匪首付款后,段玉商走到風水缸面前,伸手往里面一撈,拿出了一只鐲子,匪首拿了鐲子,灰溜溜走了。
“段家玉”剛開始被人視為廢物,被人踩于腳下。后來,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磨煉,終于被人發(fā)現(xiàn)它、重視它,而成為了帶著傳奇色彩且身價不菲的“段家玉”。其實像“段家玉”這樣,本是上等翡翠可被人視為廢物無人問津的原料仍有很多,相信不久它們也會象“段家玉”一樣,因為是金子總會閃光,是翡翠不怕沒人認。不過那就是另外一段傳奇故事了。不管怎么樣這個故事有個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也給人一個美好的憧景,就仿佛是飯后的甜點,讓人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