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墻防水要做好,窗框細部少不了!
日期:2021-09-17 訪問量:1550
雖然聚合物防水砂漿可以避免外墻大面的滲漏,但門窗洞口等細部節(jié)點的滲漏在外圍護結構滲漏中也占很大比例,甚至在很多建筑中是主要的滲漏點,結果是造成室內墻面出現潮跡、變色,內飾材料脫落、發(fā)霉、腐蝕等二次缺陷,嚴重影響了居住環(huán)境的舒適性。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外墻窗框防水注意事項。
由于建筑物外窗框大多采用鋁合金、塑料及異型鋼材制成,這些材料與墻體材料、外保溫系統(tǒng)材料的材料性能相差較大,在溫度應力作用下這些材料的相鄰界面之間將會產生縫隙,如無有效的防水密封處理將會導致滲漏。
通常工程施工中對門窗邊框與基層墻體間的塞縫處理是用水泥砂漿或發(fā)泡膠進行填塞,窗框邊陰角用彈性密封膠進行密封。此種做法在施工中易出現以下幾種質量隱患:
1)窗框邊陰角接縫處沒做開槽處理或開槽深度不夠,使得密封材料容易從相鄰的基層脫落開來。
2)窗邊陰角縫打膠密封時界面處理不好,使得密封材料與基層虛粘,雨天時水可沿虛粘的結合部進入窗邊縫,導致水滲入室內或外墻系統(tǒng)內。(圖1、圖2)
3)在窗框四角應力集中處出現裂縫,導致雨水沿裂縫滲入到系統(tǒng)內。
做到以下三點,可大大減少窗框滲漏隱患:
1)內窗臺要高于外窗臺2cm左右以起到止水坎的作用;加設外窗臺板提高窗臺部位的整體防水性;外窗臺向外坡度應不小于5%避免倒泛水;窗檐、鷹嘴宜做出不小于20%的坡度;滴水槽寬、深應≥1cm。(圖3)
圖3
2)對于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窗框與外墻保溫間形成的陰角應留有5-12mm寬的槽縫,縫內填充發(fā)泡聚乙烯圓棒(直徑為縫寬的1.5倍),然后填嵌耐候密封膠。在施工密封膠前應對基面進行清潔處理,保證密封材料與基層的粘結質量。(圖4)
圖4
3)另外,外墻面層砂漿的施工中宜在窗角部位用耐堿玻纖網格布進行加強處理,防止四角出現斜向裂縫。(圖5)
圖5
做好裝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為美好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提供安全保障。